为此,女皇通过奥驻法大使与法国宫廷进行接触。1769年,法国正式向奥地利提出联姻,婚期定在第二年复活节。此时欧洲无大事,于是公主与王储的婚礼成为两国的头等大事。婚礼于5月15日在凡尔赛宫的小教堂举行,参加仪式的只限于王室成员。凡尔赛宫的女主人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,20岁的路易十六登上王位。她认为人过30岁,不仅丑陋,而且老气横秋,不宜留在宫中。王后每个季度要做12套礼服,12套晚礼服,12套裙衫。
玛丽安多华内特
其实是翻译的问题,我国的翻译叫玛丽·安托瓦内特玛丽·安托瓦内特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妻。路易十六性情温厚,但优柔寡断。王后图慕虚荣,且喜欢干政。然而,由于她的轻浮、浅薄,常常把法国的事情弄得一团糟。
路易十五时期,由于对外战争和宫廷的奢糜,已使国库空虚,负债累累,而安托瓦内特更是挥霍无度,使已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。法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。
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,路易十六和王后成为革命圣坛的“祭品”。
出嫁法国
1755年,安托瓦内特出生于奥地利的皇室。母亲玛丽·特里西亚是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、波希米亚的国家元首。父亲弗兰西斯一世是个靠边站的国王。公主兄妹众多,她是女皇第15个孩子(此前有4个夭折),因此格外受到父母宠爱。
公主的童年没有忧愁,她喜欢跳舞、演戏……10岁时父亲去世,这使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痛苦。但几周后她就把这一痛苦抛到脑后,又回到那个欢乐世界。
按照传统和习惯,公主们是不能长久留在宫中的,她们必须早早出嫁,成为异国王室成员。12岁时,母亲便开始考虑她的婚姻。女皇希望公主能嫁给法国王储,实现奥、法联姻,借此巩固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。为此,女皇通过奥驻法大使与法国宫廷进行接触。
为了使公主能适应她未来的角色,女皇对安托瓦内特重新进行调教,让她学习法语及法国宫廷礼仪,了解有关法国的历史知识。
为了帮助公主积累社交经验,女皇常带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,教她如何应付不同身份的人。有一次,女皇带她参加一个有法驻奥大使参加的社交聚会,法国大使问公主喜欢哪个国家,公主回答说,喜欢法国。“为什么?”公主回答说:“因为法国曾有位伟大君主路易十四。”法国大使对公主的回答甚是满意。其实这些话都是母亲预先教给她的。
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他的长孙——王储路易·奥古斯丁的婚姻也是相当重视的,让驻奥大使暗中观察公主,并把公主的情况不断地报告给他。当法王得知教授公主法语和礼仪的是两位法国演员时,大为不悦。他认为,一位出身高贵的公主,怎么可以让两个艺人去教授!于是,向奥国女皇推荐了凡尔蒙神父。路易十五让凡尔蒙担任公主的私人教师,一是神父本人博学多才,二是让他进一步观察公主。后来神父在给法王的信中写道:“我到维也纳已有十个月,我对陛下的圣谕铭记在心。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观察,我认为小公主比一般传闻要聪明得多。但遗憾的是,她对许多课程都满足于一知半解。她品貌端正、性格平和,无可挑剔。”根据神父的报告,路易十五心中确定了这桩婚事。
公主长相不俗,但并非无可挑剔。她牙齿不齐,前额微突,有碍形象。路易十五是位很在乎外貌的人,于是,法国派牙医为之矫正牙齿。女皇也不敢怠慢,从法国聘请了一名著名美容师,他试作了全部发式,最后把公主的头梳成一个在前额耸起的高髻。这一发式不仅掩盖了公主的突出前额,而且又使她多了份妩媚。
1769年,法国正式向奥地利提出联姻,婚期定在第二年复活节。此时欧洲无大事,于是公主与王储的婚礼成为两国的头等大事。奥、法为准备这场婚礼在紧张忙碌着。
1770年4月21日,15岁的安托瓦内特将要嫁往法国。这是欧洲最豪华的婚礼了。先期到达的由107人组成的,着装华丽的法国迎娶队伍从维也纳起程。公主乘坐的四轮马车是巴黎首屈一指的制车匠精心制作的,它富丽堂皇,舒适无比。侍从队伍浩浩荡荡,有女侍、男仆、秘书、医生、牧师、理发师、厨师等。维也纳方面的排场也不小,出动了376名骑士护送公主,每天骑士要换四五次马匹。从维也纳到法国边界,奥方共动用了两万多马匹。
王室的婚礼是复杂的,在进入法国边界时还要举行一个“让渡仪式”。仪式是在莱茵河中游的一个沙洲上举行。在这里,法国搭建一个临时木屋,公主从木屋一侧进去,全部换上法国的服装,然后,从另一侧出来就算是法国人了。当公主走出木屋时,人们发出阵阵欢呼。安特瓦内特已不再是奥地利公主,而是法国王储夫人了。
5月14日到达了贡比涅。这是前往凡尔赛的最后一站。路易十五、王储、大臣、宫廷贵妇们专程来此迎候。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王储,一个比她大一岁的男孩。他身材高大,略显笨拙,稚嫩的脸上显得有些不安。安特瓦内特拜见了国王,当她等待王储亲吻时,他只用脸颊轻轻地碰了她一下。这使她感到有些失望。
婚礼于5月15日在凡尔赛宫的小教堂举行,参加仪式的只限于王室成员。
婚宴摆在刚落成的大剧院,这是为招待六千宾客而专门修建的。由80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出阵阵优美的旋律,使婚宴高潮迭起。晚上是狂欢夜。凡尔赛街道张灯结彩,拥挤着来自巴黎观瞻盛大烟花晚会的人群。安特瓦内特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,而这一切都是为她而设计的。她感到兴奋,细细地体验着一个王储夫人的荣耀。
凡尔赛宫的女主人
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,20岁的路易十六登上王位。路易十六的身体说不上健康,他有点与年龄不相称的肥胖。他生理上也有小小的缺陷(后经手术治愈),这一缺陷使他对妻子产生一种内疚,从而导致事事依从她。安特瓦内特也承认,自己是一个被国王宠坏了的女人。这正是王后后来不幸的所在。路易十六登位后,安特瓦内特以王后的身份主宰着凡尔赛宫。
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时代建造起来的。在路易十五后期,主宰凡尔赛宫的是杜巴里夫人,她是国王的情妇,操纵着路易十五,因此宫中许多人讨好她,巴结她。她曾因安托瓦内特瞧不起她,骂安托瓦内特是“奥地利小红毛”。由此两人关系紧张。女皇曾写信告诫女儿,对国王圈子里的人必须以礼相待。遵从母亲的教诲,她与杜巴里夫人表面和解了。路易十六继位后,王后首先把杜巴里夫人打进了凄冷的修道院。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宫确立了自己的主人地位。
王后年轻,生性喜欢玩乐,她要改造凡尔赛宫,把它变为年轻人的世界。她认为人过30岁,不仅丑陋,而且老气横秋,不宜留在宫中。于是,王后对女官进行大清洗,将30岁以上的宫廷贵妇赶走,换上一批能与之同欢共舞的年轻人。王后这一措施伤害了一大批人,在此之后数年里,这些人散布流言蜚语,编造绯闻,败坏她的名声。
追求享乐是王后生活的一大特点。凡尔赛宫在欧洲是华丽无比的,但它仍不能满足王后的要求,她要对凡尔赛花园的小宫堡小特里亚农(共两座,大的建于1673年,小的建于1755年)进行扩建改造。小特里亚农曾是路易十五的逍遥宫,现在成为王后的隐蔽所。小宫堡华美无比,但安托瓦内特仍觉得不够味道。她把法国著名艺术家罗贝尔请来,与她共同设计小特里亚农,增建一座与小宫堡相称的小剧院,在宫堡花园前建一个小人工湖,湖中央修一小岛。再开掘一条小溪,溪水从马尔来用管道送过来。当时人们说,特里亚农的小溪水,流的不是水而是金子。可见造价之昂贵。扩建部分还包括:在宫堡的不远处建造八座村舍,还要有小农场、农夫、动物……
这是一个把宫堡的幽雅和乡村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的建筑群。在这里王后可邀集朋友演戏、跳舞,沿小溪散步,采摘鲜花。宫廷生活过腻了,可到村舍去,同农夫聊天,或到农场去挤牛奶。
系列工程的造价是惊人的,但她从不考虑这些,因为她对数字后面的那些圈圈的含义是搞不清楚的。国库的钱就是这样被她糊里糊涂地花掉了。
用于王后的个人开支是巨大的。服侍她的人上百,其开支自不必说,就她个人的服饰开支就令人吃惊。她的衣服是由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的,据说一件衣服要花6000里佛。王后每个季度要做12套礼服,12套晚礼服,12套裙衫。至于内衣、胸衣、睡衣、帽子、手套更是不计其数。每当王后穿上一套新款服装,总能在宫廷中引起轰动,年轻的贵妇们争相制作,凡尔赛宫成为时装博览会。由此王后获得一个雅号——“上等社会时装模特”。
女人喜欢首饰,而王后甚之。她的珠宝首饰不计其数,有从奥地利带来的,有国王赠送的,每一件首饰都会令她兴奋,而冰冷的散发着璀璨光亮的钻石更使她着迷。有一次,她从珠宝商那里购下了价值25万里佛的钻石手镯,使宫中的人瞠目结舌。这件事遭到母亲的批评:“我听说你花大价钱购下了一对手镯,结果导致财政支绌,并欠下了债务。这件事使我感到不安,一个王后竟会降到以炫耀的方式来打扮自己。更有甚者,你一点也不知道节俭。我知道你能奢侈到什么程度,对此我不能保持沉默。我希望不要在我活着的时候会看见接踵而来的灾难,除非你改变你的生活方式。”对母亲的批评她并不理会,反而抱怨母亲不了解法国的宫廷,不理解她在这里生活的难处。
赌博也是王后的一大嗜好。她不但玩纸牌,而且赌赛马,赌注下得都很大。结果赢少输多,由此欠下了大量的赌债。当然,这些债务要由国王来替她偿还。消息传到维也纳,引起母亲对她更严厉的批评:“赌博是最坏的娱乐,它会使你与坏人为伍,并惹起闲言碎语。你必须停止这种恶习。我知道此事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,你不仅将失去法国人的尊敬,而且在国外也会名声扫地。”母亲的批评只能暂时遏止她的行为,过不了多久,她便重蹈覆辙。为此,国家负债累累,于是,法国人给她起了一个新的绰号“赤字夫人”。
王后干政
路易十六是位懦弱君主,这为王后干政提供了可能。而轻浮的王后又以国事为儿戏,这样,波旁王朝的灾难也就为期不远了。
路易十六继位后,一直致力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,因为路易十五给他留下巨额亏空。他任命一个有才干的经济学家杜尔果为财政总监。此公提出了“不破产、不增税、不借款”厉行节约的财政政策。正当国家财政状况稍有好转之时,法国遇到了一个难题:正在进行独立战争的美国请求法国援助。美国的请求在法国引起了不小反响。一些人主张支持美国打击英国,而杜尔果则坚决反对法国介入这场战争。他认为,一旦卷入战争,将会把法国的财政引向灾难。路易倾向杜尔果的看法。然而,王后力主参战。她对路易说,“七年战争”(1756—1763年)英国让法国受辱,使法国失去海外大片殖民地,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机。王后的意见最终改变了路易十六的态度,国王罢免了杜尔果,1778年向英国宣战。王后不懂政治、不懂战争,更不清楚这场战争的利害关系,她所以主战,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位情人的愿望。她的情人阿克塞尔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热情支持者,他希望法国能支持美国。至于王后向路易十六提出的参战理由,正是阿克塞尔在她面前讲的话。
王后的轻浮,把法国送进了战争。在法国的支持下,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,而法国却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:从1778—1783年法国新添国债20亿。更重要的是,法国由此失去了恢复经济的最后时机。
杜尔果下台后,路易十六任命日内瓦银行家内克为财政总监。面临法国困难的财政状况,他一方面发行国债为战争筹款,另一方面紧缩宫廷开支,裁减宫廷冗员,从而引起了王后和宫廷贵族不满。王后说,内克的政策导致了贵族的失业,使他们丧失了尊严。1781年路易又罢免了内克。
杜尔果走了,内克走了,此时,路易十六感到无比孤单,他更多地依赖于王后。王后开始直接插手政务,她根据自己的好恶支配人事任免。她要路易十六任命卡隆为财政总监,并夸他“有魄力、有才干、头脑灵活”。其实,这是一个只会拿人民的钱财去满足王后和贵族们享乐的家伙。卡隆变成王后的出纳员,国库变为王后的钱袋。他常常为宫廷贵族发放津贴,当王后举办盛大舞会时,尽量满足她的挥霍。如此巨多花费,钱从何来?这位财政总监的办法是借债。战争结束后,从1783—1787年,国库赤字以每年1.4亿里佛在增长。这种财政状况自然不能长久隐瞒下去,当人们了解到实际情况后,卡隆被赶下台。
卡隆下台了,人们强烈要求召回内克。然而王后不顾人们的反对,要求国王任命大主教布里安担任财政总监。因为布里安是她的老师凡尔蒙举荐的。实际上布里安才能平平。王后要求国王任命布里安完全是出于一种私人情面。这位新任财政总监,除了借款外也想不出什么新招,然而在讨好王后方面却有新点子。他建议让王后参加枢密院,以便在国家行政工作中取得直接发言权。但是,王后的奢侈、干政早已引起了人民的不满,当布里安提出这一建议时,巴黎人民的不满情绪立即爆发。他们走上街头,高呼“我们决不接受‘赤字夫人’统治!”、“布里安下台!”等口号。
1788年8月路易十六罢免了布里安,但法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平息。法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。梅西在给奥地利的信中写道:“就社会的动荡和横征暴敛而言,现政府比以前的国王更糟。这种情况是不能持久的,它必将导致灭顶之灾。”对波旁王朝的这种不妙前景,这位没有政治头脑的王后似乎也感到了,不过她是凭着一种迷信而感到的。康邦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:在王后的梳装台上,放着四支细蜡烛,第一支熄灭了,她又重新点上,不一会儿,第二支、第三支也熄灭了。王后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害怕,说:“不幸使我迷信起来,如果第四支蜡烛和其他一样熄灭,那么,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致命的预兆了。”结果第四支也熄灭了。
王后末日
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,起义者攻陷了巴士底狱,他们用枪尖挑着巴黎市长的头颅欢呼胜利。
巴黎革命发生后,贵族们惊慌失措,王弟阿图瓦伯爵、孔代亲王、波旁公爵纷纷逃往国外。王后虽然惶恐不安,但她还是留下来陪伴着路易十六。然而她的愚蠢与偏见又把路易引向歧途。关于是否逃离问题,王后与路易各有看法。王后认为:必须尽快逃离巴黎到梅斯去,然后发动一场内战,消灭叛乱者。因为梅斯那里驻扎着布耶侯爵的3万多人的保王军队。而路易十六拒绝离开巴黎,他认为,一旦离开,掌权的君主立宪派们就会将王叔奥尔良公爵推上王位。
在王后再三说服下,路易动摇了,最后同意一起逃离巴黎。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,1791年6月20日晚,国王和王后化装溜出了王宫,在艾歇尔街与扮着俄国贵妇的杜尔泽勒夫人及王储、公主汇合,之后,他们跳上了预先准备好的四轮马车逃出了巴黎城。第二天傍晚,国王的马车来到一个小驿站,准备换马继续行进。驿站长的儿子特洛埃第一次见到如此华丽的马车,猜想这里一定坐着重要人物,于是,他走到马车旁。尽管路易十六乔装打扮,但特洛埃联想印有路易十六头像的纸币,确认此人必是路易十六。特洛埃是位热情革命者,当国王离开驿站后,他飞马抄小路赶往瓦伦,将国王逃跑的消息报告了该城市政当局。晚10点左右,当国王马车到达瓦伦时,国王、王后当即被扣留。王后策划的逃亡阴谋破产了。
国王和王后的逃跑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,在押他们回巴黎的路上,一些人高喊“审判国王”、“吊死王后”。但君主立宪派并不理会人民的情绪,他们希望同国王继续合作,以完成对国家政体的改造。他们恢复了国王权力。1791年9月,国王批准了议会送交的宪法,并表示,拥护宪法,并维护宪法的完整。君主立宪制在法国建立起来。当路易遵从民意时,法国人马上原谅了他的过错,人们高呼“国王万岁!”甚至还可以听到“王后万岁”的声音。
如果王后能顺应形势,她的后来也许不会太惨,然而,她的偏执,以及对革命的敌视,最后使她步入了深渊。她不甘心君主立宪,向往的是无限的君权和荣耀。从瓦伦回来后,她处心积虑地思考如何恢复君主政体。她曾想从革命营垒内部寻找恢复君主制的代理人,为此,她同米拉波勾结。不久米拉波去世,她把希望寄于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干涉上。她在给王兄的信中写道:“我们接受新宪法是不得已而为之,我们作出的任何举动都是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……无论事态向何处发展,只有外国势力才能解救我们。”
1792年初,奥、普缔结军事同盟,准备向法国进攻。路易十六以主战的面目出现,因为他需要这场战争,无论战争胜负,对他来说都有好处。如果战争胜利,则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,如果战争失败,则可借外国势力的干涉,恢复原来的地位。在这一点上,他和王后的立场是一致的。1792年4月,路易十六向奥、普宣战。
围绕战争问题,立宪派表现犹豫,吉伦特派主战。于是,路易罢免了立宪派内阁,命吉伦特派组阁。由于法国在前线失败,他又罢免了吉伦特派内阁,让立宪派重新组阁。由此激化了矛盾,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振荡。6月20日,为战败所激怒的巴黎人冲向王宫,要求恢复吉伦特派内阁,路易十六只好答应解散立宪派内阁。当犹豫而软弱的路易最后取消了立宪派内阁时,也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后保护。
在雅各宾派(法国革命中的激进派)看来,国王和王后是革命的敌人。8月10日雅各宾派发动起义,起义者冲进王宫,路易和王后逃到议会寻求保护,然而,议会宣布停止国王权力,并将其送到了丹普尔监狱。9月22日,法国宣布取消君主制,实行共和。
路易十六和王后变成了阶下囚。起义者从路易卧室里搜出国王与欧洲君主和逃亡贵族往来的密件,以及与米拉波的谈话记录。这些文件为控告路易提供了依据。1792年12月11日,议会组织对国王审判。在12月26日的审判中,路易十六为自己作了最后辩护:“路易20岁即位,在位时品行端正、公正廉洁,从不贪污腐化。他爱百姓,百姓要求的权利他都给了。我在历史面前无话可说,历史将对你们的审判作出结论。”1793年1月20日,议会以387:334票通过对路易的死刑判决。
路易死后,王后从丹普尔监狱转到巴黎裁判所。1793年10月,议会开始对王后进行审判。检察官指控她:“你一刻也没有停止毁灭自由的想法。你曾不惜任何代价想统治法国,并且不惜踩着爱国者的尸体重新登上王位。”王后抗辩道:“我们不需要重新登上王位,我们早已坐在那里。我们除了法国幸福外,不要任何东西,只要法国过去是幸福的,只要法国仍然是幸福的,那么,我们将永远感到幸福。”直到此时,她仍然固执地认为革命前的法国是幸福的,而且自视是个心灵高尚的王后。10月16日,王后以挥霍公款、反对革命和里通外国罪被处死刑。刑前,安托瓦内特留给王妹伊丽莎白一份遗书,托她照料王储和公主。但没过多久,王储死于狱中。公主的命运还算不错,后来奥皇用法国的俘虏将她换回。
法国挥霍无度的“赤字夫人”,究竟挥霍了多少钱?
法国挥霍无度的赤字夫人就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,把凡尔赛宫当成了她奢华的天地,尽情的挥霍,在她看来,王后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职业,她要成为整个法国最漂亮,最风流,最时髦的女人,或许是在婚姻当中受到的忽视,导致她的日常关心只有三件事,要最奢华最昂贵的服装发型和首饰,人们把法国的危机都抱怨在她的身上,但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怎么能支撑不了一个王后的用度,可能这也只是那些法国的贵族用来掩饰自己的保护伞。
一、奢华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法国国王居住的地方,自从路易十六当上国王之后,凡尔赛宫就更加极尽奢华,但是这种氛围恰恰满足了王后玛丽的喜好,尽管她是一个严肃的德意志人,但是她的品行早就在这座凡尔赛宫里面变得轻浮,身为王后,她也有担心自己穿什么衣服的选择困难,所以她每个季节除了三种不同的礼服,每种12套之外之外,每年还要选择100多件各式各样的新衣服。
二、极度奢华的日常王后每天不需要做什么,只需要修饰自己,所以每天早上穿衣打扮之后,就开始修饰自己的头发,有专业的造型师打造,要从时装方面作为一个王后起到带头作用,尽管她作为一个王后,已经有了很多精致的首饰,但是每年仍更新她的首饰库,就连放首饰用的盒子都需要经过专门的大师打制。
三、最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这样的王后,最终沦为了法国人眼中的灾星,厄运降临到王后身上,所有的罪名都加在了她身上,你说她到底有什么罪?她的罪就是极其奢华,但其实她有什么罪已经不重要了,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这样一位危害国家的女人判处死刑。
世界名牌服装有什么?
1、Chanel(香奈尔),法国。 2、Tod’s(托德斯),意大利。 3、ESCADA(爱斯卡达),德国。 4、Genny (詹妮),意大利。 5、Versace(范思哲),意大利。 6、Calvin▪Klein(CK),美国。 7、Ralph Lauren(拉芙▪劳伦),美国。 8、GUCCI(古琦),意大利。 9、Christian Dior(克里斯汀▪迪奥), 法国。 10、E▪Zegna(杰尼亚),法国。 11、Fendi (芬迪),意大利。 12、Burberry(柏帛丽),英国。 13、ANNA▪SUI(安娜▪苏),美国。 14、BALENCIAGA(巴黎世家),法国。 15、Coach (寇兹),美国。 16、Givenchy(纪梵希),法国。 17、Salvatore•Ferragamo(菲拉加慕),意大利。 18、Cerruti 1881(切瑞蒂 1881),法国。 19、ISSEY MIYAKE(三宅一生),日本。 20、LANVIN(朗万),法国。 21、DONNA▪KARAN(唐那▪凯伦),美国。 22、Oscar de la renta(奥斯卡▪德拉伦塔),美国。 23、MISSONI(米索尼),意大利。 24、Valentino Garavani(华伦天奴•格拉瓦尼),意大利。 25、HERMES(爱玛仕),法国。 26、Diesel(帝柔),意大利。 27、Yves Saint Lauent(伊夫▪圣▪罗朗),法国。 28、Christian▪Lacroix(克里斯汀▪拉克鲁瓦),法国。 29、KENZO(高田贤三),日本。 30、Hugo Boss(胡戈波士),德国。 31、S.T.Dupont(都彭),法国。 32、Dunhill(登喜路),英国。 33、MaxMara,意大利。 34、PORTS(宝姿),法国。 35、Trussardi(楚沙迪),意大利。 36、Dolce & Gabbana(杜嘉班纳),意大利。 37、Chloe(克洛伊),法国。 38、Celine(瑟琳),法国。 39、a▪testoni(铁狮东尼),意大利。 40、Louis Vuitton(路易▪威登),法国。 41、Prada(普拉达),意大利。 42、GIORGIO▪ARMANI(乔治▪阿玛尼),意大利。18世纪法国女人穿什么衣服??
18世纪洛可可风格优雅灵魂阅历17世纪巴洛克作风的洗礼,18世纪的衣饰作风从粗狂、强硬转为纤细、精美。这种革命性变更被称为“Rococofashion”。繁复的装潢,豪华的面料,精致的剪裁,是洛可可风格的显明特点,女人,若要用更简练的话来概括,即是“优雅”。 女人流行“Robe”,广大的撑裙上有华丽的刺绣,那时钻石还没有流行,时髦女人们的颈部戴一根蕾丝做成的装饰圈,以烘托胸部的饱满。而男人的衣服则越来越合身,白衬衫、背心、丝绸马裤、胸部装饰、围巾,这一套打扮是典范的男士打扮。
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,宫廷男女衣饰都以刺绣、折裥、蝴蝶结装潢;贵妇人的高跟鞋鞋面有些也是用中国丝绸、织锦为面料,上面绣有各种优美图案。伦敦的贵妇人视中国刺绣服装为时兴,这些服装往往绣着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、龙凤图案,古典华贵,深得贵妇们欢心;据说有些妇女爱好穿着中国刺绣的服装,披着中国刺绣的披肩、围巾,口袋里有中国刺绣手帕,甚至别出心裁地请中国刺绣工匠精心绣织丝绸名片,把自己装扮成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,自夸“东方美人”而大肆夸耀。113 那些精明的东印度公司大班、船长和商人,捕捉商机,在广州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,还经常依据贵族豪门的请求,带着丝织品样品前往广州订制。
电影《绝代艳后》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16的王后Marie Antoinette的故事,在服装上展示了洛可可时代宫廷服饰非常柔和、非常女性化的特点。包含大裙撑,紧身胸衣,低低的领线,还有很多小花 边、蝴蝶结,用一种夸大的语言,强调了女性的特色。
大约在1970年欧洲开始风行一款法国式连衣裙(robe à la fran?aise).它是由传统的镶边饰礼服演化而成的,从后领处开始有两组双层圆褶儿排列在背部,并且一直垂落到底面.紧要身上衣前片呈大V字形.胸前的三角形或是用一片布料或是用蕾丝和两边相缝;这个部分也可以留空只是用丝带把两边串连起来.